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未来五年,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实现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24%、52%和50%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培育壮大都市圈,优化新型城镇新格局。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一是顺应区域交通格局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构建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推进贵阳—贵安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构建遵义都市圈,与贵阳共同唱好“双城记”。二是建立都市圈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交通、信息、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建设,以“圈”带“群”,带动和支撑黔中城市群发展壮大,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三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把毕节、铜仁、兴义打造成辐射省际相邻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强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四是实施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程,到2025年,培育建设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一要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有利高地。二要全力推进优势资源整合,打造白酒、生态食品、健康医药特色“企业航母”。三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业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定制化、精准化营销创新。四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职能,引导企业以资产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抱团携手共谋发展。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重构产业空间发展新生态。发挥贵阳和铜仁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上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一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帮助等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型的地区,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同时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质量,防止盲目扩张,重复投资。二是打造一批有市场潜力和企业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地方“智慧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数智基础设施与产业链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非研发创新进程,充分发挥商业模式创新价值。积极推动数智技术与营销模式、组织运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商业模式创新优化组织效率、成本与资源配置,以企业软实力提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要注意缩小各市间耦合协调度差异,实现均衡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
一审:金妮
二审:陈鹏
三审: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