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贵州应立足省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贵州要聚焦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一是做大做强十大工业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围绕酱香白酒、现代能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态食品、健康医药十大工业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优化工业产业布局,聚焦产业特色,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建设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培育壮大工业企业主体,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优势工业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有序发展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积极吸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端制造、山地农业等行业领军人才,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贵州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一是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与广东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围绕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黔字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施农业绿色生产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农产品现代销售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接二产连三产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产业体系。贵州应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性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优化旅游业总体布局,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推动春夏秋冬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大力发展度假养生旅游、自然山水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科普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业态,加快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大数据、大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会展服务等服务业态,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二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服务、外包服务、供应链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链条完整、特色突出、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三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家政、托育、物业、维修、教育培训、餐饮、住宿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
一审:叶力
二审:王琳
三审:喻丹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