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赵春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体现了对这一“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高度重视和弘扬。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绝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一经在中国传播,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生根发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地位和态度,辨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通过一系列农村革命斗争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同党内右倾思想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作斗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把调查研究升华为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以全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为契机,党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加强调查研究成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调查研究在党内蔚然成风。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妙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又一个崭新课题。1955年底至1956年春我们党开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独立规划自身的建设路线,为党的八大召开作了重要思想和理论准备。党的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良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尊重党内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呼声,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基于全面调研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组织大规模的专题调研,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明确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提出和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把调查研究设定为常态化的工作方法,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中央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动员令,突出“调研开路”的鲜明导向。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扶贫脱贫需求,带领全国党员、干部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精准扶贫战略,确保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形成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新时代的调查研究,蕴含着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把握和深入贯彻。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A036〕阶段性成果)

  编辑:叶力

  责任编辑:陈鹏

  终审:喻丹

作者:赵春风编辑:叶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