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3/05/01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本网评论员 喻丹
78年前,1945年4月底至6月上旬,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在闭幕式上,毛泽东作了以《愚公移山》为题的闭幕词,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愚公移山精神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改天换地的精神标识。
今天,愚公移山精神是否还具有时代的价值?
毫无疑问,愚公移山的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
愚公移山的故事从远古神话中走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时移世易,形势和任务在变,要搬的“山”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只要“叩石垦壤”“毕力平险”的精神不变,再高的山也能登顶,再长的路也能到达——当我们惊叹于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凿出绝壁天渠时,我们说他是“当代愚公”;当我们嘉许邓迎香率众13年凿穿大山的创举时,我们说她是“当代女愚公”。
不避事,不畏难,愚公不愚。
在今年的元旦新年贺词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苏轼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总书记说,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今天重读《愚公移山》,重温愚公移山的故事,再次感受到,一切幸福都需要经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劳动者,致敬每一个“挖山人”。
“挖山”不止,奋斗不息。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