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3/05/23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本网评论员 金妮
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要破题,更要答题,用取得实效、推动工作来交卷。
揣着问题去。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前做好“功课”,谋定而后动。带着问题去调研,奔着问题去调研,答题时才会不“跑偏”,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题部署聚焦制约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普遍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开展调研,正是以心中有数,提高调研目的性、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进行一番交流、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带着思路回。调查研究不光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决心,也要有“敢问路在何方”的灵魂思考。找到问题、弄通“病情”,抓住问题、找准“穴位”,靶向发力、对症下药,才能让调查研究落到实处。
针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短期能够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要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针对堵点淤点难点,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呀”,层层“通关”、件件“破解”。敢于同问题“叫板”,始终和问题“较劲”,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在调查研究中,还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满足群众愿望。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做衡量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基本底线。在“查”问题中察民情,“究”难题中解民困。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揣着问题去,带着思路回,刺目的“问题清单”才能转化为亮眼的“成果清单”。
一审:叶力
二审:王琳
三审:喻丹